【会议回顾】走进清华大学膜结构及人工智能生物学分室,共同探索细胞外囊泡转化应用的无限可能
2025 年 07 月 13 日 新闻媒体
图片

 

2025年7月9日,细胞外囊泡的转化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膜结构及人工智能生物学分室(以下简称“膜全重分室”)亿航(苏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航生物”)联合主办杭州康智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腾生物有限公司协办

 

活动汇聚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与投资界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细胞外囊泡的临床研究及产业转化等前沿热点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区域生命科学创新生态注入新动能。会议全程由膜全重分室董健建老师主持。

 

图片

 

 

图片

活动亮点回顾

图片

 

01 领略前沿科研魅力,探秘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室

 

活动伊始,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亿航生物创始科学家尹航教授在线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尹航教授表示,细胞外囊泡,这颗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星,正从基础研究的殿堂快步走向临床与产业的广阔天地,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与靶向递送能力为精准诊断、个性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曙光,这个领域的全球进展和转化吸引了全球科学界的目光,包容互信的行业生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也必将为领域的蓬勃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图片

 

随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外泌体分会主委、亿航生物联合创始人&CEO李振韬博士致辞李博士首先向线上线下与会嘉宾致以诚挚谢意与热烈欢迎。他高度评价了细胞外囊泡领域展现出的巨大临床转化潜力与产业前景,并表示,亿航生物将协同联合体成员单位及产业界同仁,致力于打通“产学研医”创新链条的关键环节,加速前沿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和产业价值的转化,共同构建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新生态,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转化迈向新的里程碑。

 

图片

 

 

02 聚力技术创新与产业赋能,共谋生命科学发展新图景

 

本次论坛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

学术分享环节,专家学者们从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产业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剖析。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同腾新创工艺开发VP沈毅珺博士介绍了切向流技术在植物外泌体分离纯化中的创新应用,显著提升了纳米级外泌体的捕获效率和纯度;江苏大学张徐教授深入分析了EVs作为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的潜力,特别是在早期筛查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清华大学药学院肖瑜博士论述了细胞外囊泡工业化检测和生产的前沿进展;亿航生物研发总监马芳博士分享了公司在再生医学管线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如何通过产业化平台推动外泌体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

南京鼓楼医院李智洋教授介绍了细胞外囊泡PD-L1化学发光试剂盒的研制及临床评估;最后,姜云耀博士的研究揭示了黄芪EVs中特定miRNAs为天然产物来源EVs的药用开发提供的新视角和实验依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述报告不仅聚焦于细胞外囊泡的分离纯化技术、细胞外囊泡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价值和干细胞产业大潮下的细胞外囊泡研究等,更深入探讨了其在肿瘤早筛、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等具体临床应用场景的潜力。同时,产业化实践(如再生医学平台开发、诊断试剂盒研制)和天然来源EVs药用价值挖掘的案例,清晰勾勒了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转化与规模化生产的现实路径。

 

 

会场入口处,论坛联合主办方亿航生物的展台重点展示了其再生医学管线(涵盖植物外泌体、干细胞外泌体等)的最新研发成果。团队与参会嘉宾展开深入交流,并现场接受了媒体采访。

 

图片
图片

 

 

下午,部分与会嘉宾实地参观了亿航生物的实验室、外泌体车间、质检区等,并与公司的研发、市场人员就一些技术问题以及区域销售代理的路径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图片

 

 

 

图片

活动总结

图片

 

本次细胞外囊泡转化应用技术研讨会期间,各领域专家围绕临床转化与产业化展开了深度交流。会议促进了跨学科合作,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方向。期待未来继续携手各界同仁,推动细胞外囊泡技术的转化应用,赋能再生医学新发展。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点赞

收藏

分享

0512-69885880 商务合作:13911441296/18625299566

wutl@carrierbiomed.com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88号人工智能产业园E2-201